相信很多關注潮流及球鞋的朋友相比於Nike Air Force 1亦或是Dunk,對於Nike Blazer這一鞋款會感到頗為陌生,實則,作為Nike出品的第一款籃球鞋,Blazer自誕生之日起,便在品牌球鞋的發展歷史上寫下了濃厚的一筆。而隨著今年Nike公司對該鞋型做出的新計劃而使Blazer風暴式的回歸,也讓我們有機會更好的了解到了Nike Blazer自1973年誕生至今,所經歷的「起起落落」。
1973年誕生日
簽名鞋原型始祖,巨型Swoosh開創品牌籃球鞋先河
在1964年,由Bill Bowerman和Phil Knight共同創立的公司「Blue Ribbon Sports」藍帶體育公司作為Nike的前身,從日本進口高品質低價球鞋並在美國境內分銷,該項目的成功也為1971年Nike公司的成立奠定了基礎。在那九年後,Blazer作為Nike公司的第一款籃球運動鞋問世了。於現在看來,Blazer是一雙設計簡潔並因這份簡單而備受喜愛的鞋款,但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,該鞋的誕生可以算是球鞋史上非常富有科技意義的一步,皮革鞋身搭配硫化膠底可是絕無僅有的設計。
Blazer鞋款的名字來源於當年最被Nike公司認可的籃球隊——「Portland Trail Blazers」波特蘭開拓者隊。被稱為「冰人」的George Gervin則有幸成為了第一位上腳Nike Blazer的籃球運動員。Blazer也成為了NBA賽場上鮮有的巨大品牌Logo呈現的鞋款設計,Nike還革命性的將鞋後跟處的「Nike」字樣替換成了「ICEMAN」,而這也開創了Nike為球員定製球員版籃球鞋的先河。
1974-2003年
從籃球到滑板,在沉澱中積累新的受眾群體
在Blazer橫空出世的幾年後,於1979年Nike正式推出了沿用至今的Air技術,該技術的誕生,在當年的運動品牌行業中帶來了地震式的影響。也因此,Nike在運動鞋科技和設計方面擁有了更大空間的提升。隨之而來的各款跑鞋、籃球鞋都採用了Air科技的加持,而Blazer,則漸漸的被這份技術革新浪潮「淹沒」了。
但這樣一雙沒有搭載Air的鞋款,卻意外地收穫了滑板界的青睞。雖說,使Nike走向現在全球範圍內現象級運動品牌公司的來由,是繼Air開始,各式頂尖科技的誕生,但對於滑板運動來說,經典的硫化膠底才是板仔們真正所需要的——它穩定、抓地性高,腳趾處有保護,能更好的帶來運動表現,保證了滑板過程中的必要條件;此外更重要的一點,作為消耗品的滑板鞋而言,磨損、開膠可謂家常便飯,而如此高頻率的更換滑板鞋也是板仔們不小的負擔。因此,合理的價格也使Blazer大受好評。對於這份喜愛,Nike Blazer則重新迎來了他「事業」上的新機遇。
由此,Nike Blazer SB正式登上舞台。
2003-2017年
全球街頭文化革新的引領者,保持初心,求同存異
要說現在,街頭文化最「保值」的商業途徑是什麼,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說是合作聯名。作為當代市場最不可少的商業玩法,自2003年開始至今,「聯名」幾乎涵蓋了所有一線品牌和頂尖設計師。Nike Blazer也因此迎來了他的合作之路。
2003年,當代藝術家Futura 2000則是第一位有幸與Nike進行聯名的設計師,而擁有聯名身份的第一雙鞋款便是Blazer。以黑、土黃和綠色組成鞋身的該鞋款,以限量一千雙的數量在發售後便迅速被全球的sneakerhead搶購一空。在當時的街頭文化中,這一轟動事件也讓人們重新評估了Blazer的價值。儘管革新科技上的缺失,但不可否認的是,簡潔的外觀和經典的造型反而成為了它的強項。
2005年,Lance Mountain宣布了重新定義的Blazer SB鞋款。他在原版Blazer的設計基礎上進行了關鍵性的、併合適的調整,使該鞋款對於板仔來說更加理想——這就是Blazer SB經典的吸收運動衝擊的海綿鞋舌的由來。此後,Lance Mountain本人也作為Nike的創意合伙人,參與了多款Blazer鞋款的設計,都給市場帶來了巨大浪花。
而到了2006年,與Supreme的合作則成為了Nike Blazer街頭路上的里程碑。街頭品牌Supreme運用自己對於運動和文化的理解,創造出了這雙獨一無二的Blazer鞋款,而這也為日後它與各品牌間的合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礎。這次的合作,鞋身採用了海綿填充並進行縫線的設計、蛇皮紋樣的Swoosh標識,搭配後跟處以Gucci為靈感變革的方格絲帶和金屬扣裝飾。這雙Supreme x Nike Blazer在後來,被稱為球鞋文化進程的轉折點。如今,這雙鞋款仍然在以四位數美元的價格在二級市場流傳著,成為球鞋玩家的收藏品中如同「珠寶」一樣的存在。
•••
隨著市場的進步與發展,除了知名滑手和滑板品牌外,Nike開始聯手眾多品牌如,Comme des Garçons、Fragment Design、Supreme等等,帶來了更多的經典的Nike Blazer鞋款,進行著它「十年如一日」的經典外形的維持和恰到好處的調整。
2017年可以算是球鞋聯名史上的「大年」。在我們的時代下,最熱門的設計師Virgil Abloh與他的品牌Off-White為Nike帶來了重磅的「The Ten」系列。運用他自己的設計風格,將縫線、重組、疊加、工業等等元素搭載於鞋身,呈現出這樣一份革命性的設計,而他的Blazer也成為了「最渴望擁有」的Nike Blazer SB之一。
到了2018年,日本知名時裝品牌Sacai也與Nike合作,首次曝光了以品牌經典解構、線條為設計靈感的Blazer鞋款。就像我們此前的報道中介紹的一樣,與Virgil不同的是,阿部千登世所帶領的sacai在鞋款上做的「加法」無疑也是Nike Blazer的進程上不可忽視的一部分。
由此,Nike Blazer作為更為大眾所喜愛的潮流鞋款擁有了更多的擁戴者。而作為Lance Mountain精神的延續,Nike Blazer SB 也作為Blazer大家庭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堅守著屬於他的崗位。Blazer不僅作為新晉潮流合作大戶被絕大部分觀眾所喜愛,在板仔的世界裡,它也是信仰的延伸。
今年五月份,來自美國洛杉磯的知名滑手Kevin Bradley也成為了Nike SB的創意合伙人,聯合推出了Nike Blazer SB「Kevin&Hell」套裝。作為今年僅25歲的滑板愛好者兼運動員,Kevin表示,他的外婆很喜歡下雨,他自己也很喜歡下雨,所以他想將這雙自己設計的Blazer SB的經典Swoosh標識設計為像下雨的雲朵一般,而後跟的水滴也與此元素相呼應。
不得不承認的是,在Lance Mountain的影響以及帶領下,越來越多有想法、有能力的板仔都在此領域發光發熱,也就是這份獨特吸引了Nike SB支線的青睞。
▲ WACKO MARIA x Nike Blazer SB Low
在經過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球鞋發展歷程後,Nike Blazer是少數仍然可以保持「初心」的款式,他用自己的方式,在市場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作用。與現在許多其他球鞋款式不同,它們一直在調整自己的初衷,調整自己的設計,去「迎合」市場,而Blazer所帶給我們的卻還是最原本的那份街頭運動的熱愛。今年,Nike Blazer迎來了它的重啟計劃,能夠保證的是,不論過去,還是將來,Blazer都將作為「ICON」站在這條街頭文化之路上。
2017-現在
還在推陳,還在出新
▲ Nike Blazer Mid 77 Vintage「上海」
這系列全新Nike Blazer Mid 77 Vintage上海系列,以上海這座及古典與現代於一體的城市為靈感,鞋身以灰白色為主色調,搭配銀色、雙重Swoosh的標識,意在體現上海古老的建築韻味與繁華的摩天大樓遙相呼應的光景,而突出這座多元化的城市。鞋舌以及鞋墊處,醒目的「滬」字樣也彰顯了此次的合作語言。
▲ Ruohan Wang x Nike Blazer Mid 77「Flyleather」
工作於德國的亞裔藝術家Ruohan Wang與Nike展開合作企劃,推出了這款Blazer Mid 77,以保護地球為主題,鞋身展示了Ruohan Wang所擅長的插畫風格的地球、植物等印花圖案,將其無規則地拼接在一起,細節處還多次出現中文字的「愛與力量」字樣,凸顯鞋款主題。
▲ Nike Blazer Mid 77「Infinite」
作為此番Nike Blazer回歸打響前幾名的新款,該Nike Blazer Mid 77 Infinite 也早早便被許多明星上腳。這無疑是Nike公司一次聰明且成功的玩法,將這樣一款富有巧思卻仍然保持它最經典理念的Blazer推出,一方面也致敬了這雙五十歲的老前輩,另一方面也使用3D紋理、解構拼接等大熱的處理方式融入了年輕一輩的新血液。
2020年發生的種種,註定會在歷史的長河裡留下極其深刻的一筆,而Nike Blazer選擇在今年高調回歸到大眾的視野里也傳達了於此非常正面的訊息。中國老話講究「憶苦思甜」,用在這樣一款鞋上再適合不過。從最早的「出道即巔峰」到慢慢被淡出市場,Blazer並沒有因此被放棄,它所秉持的忠於自我卻不滿足於自我的信念,不光是現在的球鞋大浪潮中值得被借鑒的精神,也是對我們身為穿著它的角色本身的一種鼓舞吧。
— End —